小琳今年25岁,来自一个小县城,高考成绩优异,来到了这所繁华的一线大都市。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编辑运营,一年后,接触移动互联网。   “那还是2012年夏天,移动互联网还是个新鲜事。我自己的新手机还是充话费送的。听说过iPhone4,但买不起。”小琳喝了一口咖啡,向我打开了话匣子。   “刚开始的确什么都不懂,什么是安卓,什么是黑莓,什么是苹果?领导把我调到了移动部门,告诉我未来移动互联网是大趋势,其他的真的就只能靠自己摸索了。”像小琳这样从12年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推广的,在行业里已经是公认的老鸟了。2012年,真是值得怀念的年份。那一年,寒夜里还未看薛嫖过,移动互联网悄悄红火。   “那时候最有名的渠道是机锋和安智吧?”小琳开始怀念起那个青葱的岁月,怀念起自己慢慢学习移动互联网推广的日子。“我还给360写过邮件,说能不能合作。”说到这件事小琳露出一丝笑容。“那个邮箱是老大通过投资人渠道给我的,其实我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大概是360的某领导吧。”   慢慢地,小琳开始知道了什么是CPA、CPT和CPU。“我自认为学习能力还蛮强的,有时候这些名词我听不懂,但一定会去问,会去查。”   产品总用户过10万是来自一次首发合作。“豌豆荚!”小琳说到那次合作,表情难掩兴奋之情。听到行业里一个朋友说可以做首发,小琳好不容易拿到了豌豆荚合作人的联系方式去找对方对接。那一次,豌豆荚一周内给小琳的产品多带来了25000多个新增用户,小琳被吓坏了。“原来首发合作这么猛啊!本来每天只有2000多个安卓用户,总用户只有不到9万,但这次首发合作一下子让总用户涨到了12万,领导很开心,在会议上点名表扬了她。   再后来,首发、换量、活动,这些合作都有了进展。最牛逼的时候小琳一周能和3各渠道做活动,从谈判到方案设计到合作细节执行甚至连奖品快递发货都由她一个人完成。“那已经是2013年中旬了,我对每个渠道都挺熟,也知道谁负责什么业务。”小琳补充道。在她眼里,那也是段热血的日子,总用户突破500万,团队也顺利融资,每个同事都热情高涨。“我参加过很多的会议,腾讯、小米、91的,每次都能帮我积攒经验。”她如是说。   转眼来到2014年,小琳渐渐发现一些事情有些不对劲。一个是自己已经在团队待了近2年,产品用户量和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工资并没有提高。“我还拿着刚入行的那点工资,只是象征性的涨了一点。”说到这里,小琳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而且,我发现推广工作开始变得枯燥,虽然首发和换量还在进行,但我有点没有方向了,2年前还在疯狂的学习,但现在很多工作变得相对固定。”由于投资人给老板压力,小琳的kpi被定地非常高。“老板不太懂推广,他觉得既然第一年用户量能翻10倍,第二年怎么着也得翻5倍吧,我承认我没信心。”小琳说道。   “资源越来越难拿,合作也有,可星星之火难以燎原,对于年度计划没啥实质性帮助。竞争对手又在凶狠追赶,我感觉团队和我个人都在原地踏步。”说到这里小琳已经低下了头。的确,到了2014年,应用分发渠道相对集中,很多有经验的商务都感觉合作不好谈了。“渠道的朋友似乎越来越忙,因为市场上的开发者越来越多。”   用“瓶颈期”这个词形容小琳也许再合适不过了,也许该换个环境了?“收到过其他团队的面试通知,他们知道我一个人把产品推到千万用户。现在的老板听闻有人挖我后也给我涨了一些工资,感觉还不错。”小琳喝了一口咖啡,平静地说到,“我还是想多学点东西,毕竟职业道路还很漫长。KPI亚历山大,虽然不知道怎么办,但我还在坚持。”   小琳并不是个例,进入2014年,那些入行早的移动商务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颈。可在小琳的言语间我感觉到了她和我一样拥有理想,拥有正能量。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坚持下去?必须的。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00.jpg
更新日期: 2015年06月20日 文章标签: 移动互联网推广移动商务 文章链接: http://www.gupowang.com/app/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