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早报 - 正文

赴美上市却遭满门抄斩,谷歌却被逼着上市,原来不上市才是最牛的

haixia002 2021-07-13 293415°c

赴美上市

近期,有一家美股代号为DIDI的互联网打车公司遭遇“满门抄斩”,相关的25款APP相继“阵亡”;此前,其偷偷摸摸地赴美上市,企图闷声发大财。

赴美上市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软银等均为海外股东;其实,抛开各种阴谋论,该公司赴美上市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捞钱”。

据悉,该打车公司已经融资xx轮,互联网创业正是一轮轮融资,又一次次烧钱,不断地扩大市场规模,努力提高估值,只有上市融资,投资人才能实现“套利”。

不仅投资人渴望上市,就连内部获得期权的员工,包括华尔街的各大投资银行,都希望其上市。

事实上,真正厉害的公司根本不屑于上市,比如谷歌,是在发展过程中被逼着上市的!

不想上市的谷歌

2004年4月28日,谷歌正式提交上市报告,这是历史上最轰动的一次融资行动;然而,谷歌公司是不愿意上市的,更多的是被《公司法》逼迫。

美国是资本社会,未上市的私企是不被干涉的,外界没有人知道谷歌的任何商业细节,导致谷歌在商业竞争上往往能出奇制胜。

谷歌公司与常年烧钱亏损的DIDI不同,谷歌在2001年便开始盈利,距离成立仅3年,而且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情况下实现逆市盈利的。

上市融资的好处是可以面向全社会集资,有利于以往的投资人抛售股票获利;对于谷歌这类已经实现盈利的公司而言,上市完全是多此一举,反倒会丧失主动权。

美国法律规定,当一家公司的股东超过500名却资金超过一定规模后,就必须向社会公布财务;当时,谷歌采用的策略是拖,拖得越久,谷歌的“蛋糕”就越大,市值就越高。

谷歌上市时,完全掌握主动权,随意拿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决定分成3次融资,避免大量稀释股票,将投资银行的佣金压到最低,甚至采取竞价的方式决定原始股价格。

上市等于捞钱的DIDI

对于DIDI而言,赴美上市则有不同的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对于互联网平台垄断一事极为关注,互联网打车平台首当其冲,原本融资多次且亏损的DIDI必须尽快完成上市,尽早替投资人解套。

另外,日本软银等作为其大股东,在上市之前便退股,恰好印证“上市捞钱”的猜测,毕竟为投资人解套而上市的公司,股价下跌是正常的,上市前退场才是最稳的。

事后,该公司在美遭遇散户股东等集体诉讼,恰好证实“赴美上市捞钱”的说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互联网打车平台没有在国内上市,令国内散户逃过一劫。

不管如何,DIDI赴美上市的目的更多的是“捞钱解套”,而谷歌等真正厉害的公司却是被逼着上市,原来不上市的公司才是最牛的,尤其是在企业的独立经营上,国内的华为也是如此!对此,您有何看法?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696778963/a0bd94d300100whe1?cre=tianyi&mod=pctech&loc=2&r=0&rfunc=93&tj=cxvertical_pc_tech&tr=145


haixia002 699文章 0评论

  用户登录